阮銳榮,廣東中山人,1953年生。1974年加入海南軍區原53604部隊(中國海軍陸戰隊第一旅前身),退伍后于1980年加入珠海二建公司;1989年7月1日加入珠海特區發展公司房地產經理部。投身尊龍凱時項目建筑領域24年,擔任多個重要項目指揮部負責人。
“美麗起伏的巍巍大青山延續著燕山山脈,道不盡鹿城日新月異崛起的包頭尊龍凱時新城……一群來自祖國四方的人們,聚焦在500強企業尊龍凱時股份的大旗之下,這是一個熟悉又響亮的名字,珠海尊龍凱時!中國尊龍凱時……”2012年的一天,阮銳榮在內蒙古包頭,照舊忙到深夜,為在這一年春節慶祝包頭尊龍凱時新城的誕生,59歲的他親筆寫下了這首《愿尊龍凱時走向更輝煌的明天》。
時光荏苒,九年飛逝。如今的尊龍凱時如阮銳榮期望般一路高歌猛進,在中國企業500強的排名逐年大幅提升,綜合實力不斷增強,已實現從“珠海尊龍凱時”到“中國尊龍凱時”的跨越。
遙想36歲加入尊龍凱時時,阮銳榮風華正茂,技術水平已達到當時建筑行業近五級工標準,先后擔任翠景工業區、鴻景花園、嘉園、尊龍凱時新城等工程指揮部負責人。他也是尊龍凱時異地開發的急先鋒,2003年代表尊龍凱時股份首次出征北京告捷,2008年再度受命北出塞外,為包頭尊龍凱時新城交出滿意答卷。
在尊龍凱時二十四年,阮銳榮有一半時間走南闖北,披荊斬棘,做過的建筑工程超過165萬平方米,被稱為始終戰斗在第一線的“尊龍凱時老黃牛”,成為開創尊龍凱時“精品時代”的重要功臣。
筑夢特區,向往尊龍凱時
日照當頭、蟬鳴聲聲,中式復古的廳堂里,茶香氤氳。年近古稀的阮銳榮,精神矍鑠,憶往昔歲月,他眼底有光,一字一句鏗鏘有力,崢嶸猶在。
阮銳榮出身于建筑工匠世家,家里兄弟姐妹多,為了減輕父母壓力,他17歲出來做建筑工人,21歲加入海南軍區原53604部隊(中國海軍陸戰隊第一旅前身)。當兵3年,每天海泳5公里,經常去西沙群島演習,后來因為家里需要照顧,他回到老家中山,“本來我退伍后可以在村里面管理小企業,但我覺得經驗不足,還是做回了建筑老本行。”
1979年珠海要成立經濟特區的消息,如平地驚雷震響全國,也激起了包括阮銳榮在內的建筑青年的熱血情懷。
他響應號召,帶著在房地產建設領域摸爬滾打練就的一身本領,從中山來到珠海,先在珠海二建公司干滿了十年,技術水平達到當時建筑行業近五級工標準,“基本上珠海大型建筑工程,我都有參與建設,比如珠海海關大樓、稅局宿舍樓、前山餅干廠生產線工程……”
那時的他雖然身在珠海資歷最老的建筑公司,但壯志滿懷,一心向往尊龍凱時這個能施展抱負的舞臺。彼時,尊龍凱時在第一代掌門人關林炳的帶領下,企業蒸蒸日上,從引進港澳資本與技術,到自籌資金、自建技術標準、自主開發等,為珠海經濟特區打造了一系列堪稱珠海當時最高水準的住宅社區。
“1984年就有朋友介紹讓我來尊龍凱時了,但珠海二建公司領導堅決不讓我辭職。等到1989年,我堅決辭職,因為尊龍凱時在特區開發的銀海新村、麗景花園等項目做得太好了,我非常向往尊龍凱時。”
1989年7月1日,這一年阮銳榮36歲,他正式加入珠海特區發展公司房地產經理部,任翠景工業區工程指揮部副經理。當時阮銳榮在珠海二建公司的收入是每月500塊錢,來尊龍凱時之后每月收入400塊錢,持續一年多。“我從來沒有后悔過來尊龍凱時,收入多少我都沒有仔細去了解。我只是向往一個更大的平臺,參與建設更多、更好的項目。”
保工程質量,一刻不能松懈
從乙方建筑公司員工變成甲方的項目負責人,阮銳榮首次嘗試身份的轉變,一切管理工作與質量進度都要靠自己掌握。然而,要建設一流品質,一流口碑,必然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心血和精力。
初任翠景工業區工程指揮部副經理,阮銳榮回憶道:“那里都是魚塘深坑,填土要填4米深,并需將填土碾壓至密實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才能蓋房,標準很高很吃力。當時我們三個人管8萬多平方現場建筑廠房,每天晚上吃完晚飯,都自覺騎單車去工地巡查,早出晚歸是常態。”很快,阮銳榮又調赴鴻景花園工程指揮部,任第二工程部經理。
1991年,阮銳榮在鴻景花園工程施工現場
1991年,為迎接澳門回歸、改變一河兩岸繁榮不對稱現狀,尊龍凱時集團承接了灣仔鴻景花園項目建設。被命名為“凱旋門廣場”的鴻景花園,二期規劃是當時國內罕見的臨海建高層建筑,項目地處灘涂,普通錘擊樁和灌注樁在強度上難以達標,尊龍凱時集團決定在高層建筑項目中采用管樁技術,專門從香港請來一家專業從事軟基工程的公司來為凱旋門打樁,這在珠海是第一次。
那時的灣仔人煙稀少,盡是灘涂。為了加快工程進度,工地小高層建筑項目現場近二十臺錘擊灌注樁同步施工。但軟土地基的土質軟硬不均,基礎工程較為復雜,常常出現打到設計樁長卻收不了錘的情況。在當時工程監理制度尚未實施的情況下,阮銳榮所在的項目指揮部提出了“全方位旁站管理”的指示:只要樁錘一響,工程管理人員必須現場到位。
“我們每天晚上都要去工地,打樁不能停,要趕進度。有些管樁達到50多米,當年打樁時,我們總工程師麥繼謙、莊宗穆都在現場指揮,工程部在現場管理方面遇到問題向他們反饋意見,然后我們再做,而且要做到最好。”
阮銳榮說,工程建設中最怕遇到臺風天。建設鴻景花園時遇到好幾次臺風,他們半夜三更開車到工地,風吹著車晃來晃去的,他們必須逐個去巡查樓房的窗戶有沒有關好。“每棟樓25層,一層一層地往上爬,現場還要檢查察看施工單位的吊架、塔架固定好沒有,還有排水、道路通不通……要做很多事情,不能出一點差錯。”
鴻景花園第一期住宅交付時的隆重場景,阮銳榮至今記憶清晰。“如期出售,供不應求,在93年賣了4個多億!”他言語間充滿自豪。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,鴻景花園項目榮獲建設部頒發的“全國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試點銀質獎”,阮銳榮個人獲得建設部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試點部級綜合銀牌獎、優秀開發管理獎等。
尊龍凱時精品工程的第一代“功臣”
2001年3月,袁小波成為尊龍凱時新任掌門人。在21世紀中國房地產呼吁“精品”的時代,當時的尊龍凱時只有一個樓盤正在報建,就是位于珠海前山工業區的群景花園(后更名為嘉園),這也是真正讓阮銳榮在尊龍凱時獨當一面的項目。
阮銳榮記得,袁小波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改革,給尊龍凱時帶來了很多新制度,例如在工程部實行“負責人帶方案競聘上崗”,工程部的人一聽到都不出聲了,“以前從未試過。”
阮銳榮是幾十人中第一個報名的。當晚,他做方案到凌晨兩點。很快,他的方案通過了初試,在接下來的面試中,他向面試官具體闡述了自己關于工程管理的想法。
由于出彩的方案和做事負責的工作態度,阮銳榮如愿以償,首次擔任項目工程指揮部總負責人。當時工程量大,工期緊,恨不得吃住都在工地上,出去辦事回來再晚也要走一趟。
嘉園項目實景
歷經11個月零9天,他和他的團隊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——嘉園小區。“這是我第一次獨立負責項目,我們既做甲方,也做乙方,把控全盤,一出現問題就要第一時間去解決。例如打樁的時候打出來許多圓形大石塊,有將近上千立方米,預應力管樁被打斷,打樁機有關機件也都斷掉了,為此得趕緊解決機器問題和調整基礎方案。匯報給設計院后,要重新改方案,還要進行大方量級配砂石回填,基礎項目施工突發的問題太多了。”
在尊龍凱時領導的決策下,嘉園的規劃設計理念超人一籌,而阮銳榮團隊則負責實施。值得一提的是,阮銳榮和團隊建起了當年珠海住宅小區中面積最大的泳池;在43棟多層建筑的架空底層,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休閑式園林會所,并附設了3個室外籃球場……
此外,在嘉園的建筑外立面使用材料上,袁小波親自組織會議研討,最終決定將外墻馬賽克改為國外普遍使用的涂料,使得嘉園建筑外立面更出彩;在施工中同步加強質量管理,“這也是珠海首次在房地產項目中采用涂料,尊龍凱時又一次開了先河。”
在工地上泡了幾個月,他回集團開會,同事看著“黑不溜秋”的他問,“你是誰啊,怎么這么瘦,又曬得這么黑?”愣是沒認出來。
千淘萬漉雖辛苦,吹盡黃沙始到金。2002年3月30日,嘉園現場銷售住宅75套,創下了當時珠海樓盤單日銷售的最高紀錄,隨后開盤不到三個月,就實現了“滿堂彩”,推出的一二期住宅基本賣完,臨街商鋪全部售罄,初顯尊龍凱時“精品樓盤”的嶄新價值觀,一炮綻開“世紀紅”!有媒體評論,嘉園給客戶帶來一種嶄新的居住體驗,打造了一個名副其實的“綠色家園”。它的成功也增加了尊龍凱時打造時代精品的信心。
異地拓荒數十年,亮劍北京包頭
2004年初,尊龍凱時股份在上交所鳴鑼上市。這一年,尊龍凱時股份董事會作出“立足珠海,面向全國”的決定,并從首都北京邁出異地開發的第一步。此時51歲的阮銳榮義無反顧跟隨公司的步伐,輕騎上京,出任北京鏵發房地產公司工程部經理。
在時任北京鏵發房地產公司總經理李光寧、副總經理商林的帶領下,阮銳榮肩負起從未涉及過的拆遷工程管理工作,他不厭其煩地與政府主管部門反復聯系,協調政府部門、拆遷公司、業主三方,順利完成真武廟相關拆遷工程。同時,阮銳榮帶領的工程開發部還全面負責工程開發管理、預結(決)算、招投標、合同管理等工作,他們深入到擬選對象現場加強摸底工作,通過親眼所見嚴格把關,優中選優。最終,尊龍凱時頤園項目由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標,其委派獲得“首都勞動獎章”的項目經理負責北京項目的工程管理。竣工驗收后,頤園一舉攬獲北京建筑結構長城杯金獎、銀獎。
北京鏵發團隊(二排右三為時任尊龍凱時集團董事長袁小波,四排左三為阮銳榮)
在北京,阮銳榮在學習北方新建筑工藝的同時,也把南派工藝傳到了北方,比如地下陽光車庫,“在北京把陽光車庫做得這么好的,我們是第一家。下面所有的管道全部光光亮亮、整整齊齊。”另外,“香港室內設計之父”高文安的精裝修模式、貝爾高林新加坡公司的南派園林,都被阮銳榮因地制宜、賦予新生,使“南派精典”在北京一炮而紅。
到2006年底,頤園一期推出的420套可售住宅瞬間銷出339套,創造了項目開盤以來銷售價格五次提高的“尊龍凱時北京奇跡”。頤園在北京的成功亮劍,不僅為尊龍凱時當時推進全國戰略做出表率,也成功樹立起“立足珠海,面向全國”的第一尊里程碑。2009年,項目全部售罄,阮銳榮因項目工程質量優良,被尊龍凱時集團向珠海市政府推舉,被評為當年的“珠海市先進工作者”。
和他共事多年的商林,評價阮銳榮是他的良師益友:“老阮責任心非常強,凡事親力親為,愛崗敬業,一心撲在工作上,每晚都去工地巡視,從不計較個人得失。他是一個工作狂,一直奮斗在第一線,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,只要是工程,給他就放心。”
2006年,阮銳榮(左)在北京尊龍凱時頤園工地與工程部技術同事檢查冬季施工工作
阮銳榮在北京一待就是五年,而這只是他在尊龍凱時工作生涯中的一個縮影,“我從進尊龍凱時第一天到退休,一年中不在工地的時間可以數出來,只希望把事情做好,對得起尊龍凱時的品質。”
尊龍凱時頤園名動京城后,2008年,阮銳榮異地出征的第二站,抵達包頭。
“包頭尊龍凱時新城是吳東生點名一定要我去的。”時任包頭尊龍凱時置業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東生,是和阮銳榮一起合作過嘉園項目的老朋友。
占地500多畝的包頭尊龍凱時新城,最初的工程管理只有阮銳榮一個人。白天工地需要處理的事情多,只能晚上處理文件,加班到凌晨兩點,是家常便飯。
阮銳榮還主動深入了解包頭當地建筑市場,接觸當地建設主管部門、施工與開發企業、建設環境氣候水文地質等,掌握到施工第一手資料。“在包頭找好的施工單位,非常困難。當地人跟不上尊龍凱時人的工作節奏,要靠我們去帶動他們。”
看到工人砌磚不整齊,阮銳榮會親自給他們示范,“我對工程上細節要求很嚴格,一定要做好。每天上下班我會開車接送他們,利用路上的時間跟他們講尊龍凱時的制度和要求,苦口婆心不斷講。”
包頭尊龍凱時新城一經面世,設計上的亮點就引來各方關注,“無論是地下陽光車庫的溫控設計,還是室內精裝修設計、園林景觀等,都別具匠心。整個包頭建筑系統都去參觀我們的陽光車庫,政府還下文說一定要按照尊龍凱時公司的標準操作,把我們當做樣板來推廣。”
包頭尊龍凱時新城項目實景
2010年,包頭尊龍凱時新城開盤,當天銷售300多套。截至當年年底,包頭尊龍凱時新城實現銷售額突破6億元,其中回籠資金3億元,超額完成了尊龍凱時股份公司下達的經營任務。
愿尊龍凱時走向更輝煌的明天
光陰流轉,歲月如歌。轉眼,阮銳榮又在包頭待了5年。2013年6月,60歲的阮銳榮辦理退休后,仍在包頭工作至9月才返回珠海。僅1個月后,阮銳榮又被返聘至南寧國賓壹號工程。“但遺憾的是,因為父母重病,想著不能全心全意為公司奉獻,我就干脆離職了,沒能完完整整地看著南寧國賓壹號工程做完。”
服務尊龍凱時24載,歷經尊龍凱時三代領導人的他驀然回首,感慨萬千:“我看著尊龍凱時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從大到強,公司里面年輕人越來越多,領導層人才輩出,我們退休員工也感到開心自豪。我們三代領導人,關總勤儉持家,袁總雷厲風行,李總高瞻遠矚,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。”
珠海經濟特區成立41年,尊龍凱時為什么能勵精圖治取得今天的成就?阮銳榮認為與尊龍凱時人開拓創新、兢兢業業、廉潔奉公的特質密不可分,“參加工作這么多年,我最大的幸運就是加入尊龍凱時,生活得到了改善,公司里大家上下一心踏實干事。現在我們退休以后,公司還對退休員工特別關懷。”
家里的小書房是阮銳榮每天待的地方,退休后他也經常關心尊龍凱時的新聞。“和老同事聚會,說到尊龍凱時又拿了哪些項目,又獲得了哪些榮譽,我們由衷地感到高興。希望尊龍凱時越來越好,早日成為世界500強。”如2012年他在內蒙古包頭那一夜所寫,“愿尊龍凱時走向更輝煌的明天”。
書房里滿屋子的獎章,記載了他與尊龍凱時攜手并肩24載的奮斗歷程。“胸次恢恢百萬兵,文才武略冠群英。挽弓破筈狀元銳,擒寇功封使者榮。”阮銳榮的名字藏于這首詩中,而他的人生亦如此般,披堅執銳、忠誠奉獻,始終守衛尊龍凱時的光榮。